“无法梳理/千丝万缕的草鞋/用最原始的温情/编织出一个民族史无前例的悲壮/无法丈量/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长路/书写的两万五千里史诗……”昨(19日)晚,双流区胜利镇云华幸福美丽新村休闲广场上,在《长征颂》长篇诗朗诵中,一场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拉开大幕。
由双流区宣传部主办,区精神文明办、区文化旅游广电新闻出版(体育)局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2016成都市双流区“走基层”文化惠民活动,自9月6日活动启动以来,每天以平均1场的速度,在双流城乡精彩上演,为基层群众奉献了一台台丰富的文化盛宴。截至目前,计划66场“走基层”文化惠民活动基本结束,累计17.6万人次观看演出。
“三个体现”,惠民演出精彩纷呈
除了节目形式体现多样性,节目内容上体现了原创性、专业性
文化为民、文化惠民、文化乐民
据双流区文旅广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为提高演出质量,此次“走基层”文化惠民演出节目采用招投标方式采购,采用“12+3”节目形式,精选12个正式节目、3个备用节目,总时长90分钟,涵盖舞蹈、快板、小品、魔术、杂技、独唱等群众喜闻乐见、雅俗共赏的节目样式。除了节目形式体现多样性,节目内容上体现了原创性:15个演出节目大多为原创节目,其中6个节目为本土原创节目,如,取材于双流自然景观符号海棠的民族舞《海棠韵》,曾参加重大文艺演出大获成功并获得重要奖项;再如,取材于双流地区的地标性传统习俗——九斗碗的情景舞蹈《九大碗》,9名舞蹈演员端着盛满各式菜肴的盘子、斗碗略带夸张和丰富面部表情的生动表演,让观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。节目表演上体现了专业性,本次“走基层”文化惠民演出舞台搭建,特别是灯光达到了大型演出标准,而且演员队伍阵容强大,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知名演员3人、获2010年国际魔术节舞台类第一名的魔术演员1人、双流本土艺术家2人,为“走基层”惠民演出成功提供了保证。
“三个结合”,惠民演出寓教于乐
文化惠民演出不是就演出而演出,而是赋予了寓教于乐的宣传功能
体现时代特色、贴近群众需求。
此次“走基层”文化惠民演出不是就演出而演出,而是赋予了寓教于乐的宣传功能。本次活动围绕中央和省、市、区重大决策部署创编节目,创作出反映廉政文化建设的快板《清风双流》、反映食品安全的小品《让爱传递》,鞭挞假恶丑、弘扬真善美,彰显“走基层”惠民演出的鲜明导向。演出期间,配合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,组织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、法律“七进”、创新创业、预防艾滋病等互动工作,让观众在欣赏精彩演出之余,了解了相关政策和疾病预防知识。整个“走基层”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持续2个月,为烘托中秋、重阳等传统节日和建国67周年、长征胜利80周年等普天同庆的重大节日气氛,及时更换了舞台背景图案、演出节目内容。
“三个到位”,惠民演出组织有力
“只要观众不走,演员不能少、演出不能停”是此次“走基层”的总要求。整个演出活动群众满意率达95%以上
2个月、66场演出,不仅场次多、演出周期长,而且要深入村(社区)、幸福美丽新村、安置小区、敬老院演出,给组织演出带来不小困难。为此,承担文化惠民演出组织工作的双流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(体育)局高度重视,切实加强了组织、协调。
“只要观众不走,演员不能少、演出不能停”是此次“走基层”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的总要求。双流区文化广电新局党组专门成立了“走基层”文化惠民演出活动领导小组,加强对活动的统筹协调、精心组织,确保整个活动期间演出质量不降、观众热度不减。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,该局还责成下属事业单位文化馆会同演艺公司细化了“走基层”文化惠民活动方案,落实具体责任单位、责任人;抽调精干力量,成立安全、宣传、执行、演出4个工作组,分为两个工作专班,加大演出现场的督促指导。此外,他们还主动对接镇、街道和村、社区需求,合理安排演出时间、演出场次、演出规模及演出地点,充分发挥当地文化专干、文化志愿者作用,参与配合舞台搭建、观众组织和满意度测评,确保文化惠民演出收到实效。据统计,通过市委宣传部抽查和现场累计发放满意度测评回执单调查,整个演出活动群众满意率达95%以上。